“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家享受到了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养羊扶贫、危房改造等12项政策补贴。家里有了新房子,治病、上学都不用花钱,日子越过越好,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工作队的无私帮助……”这是吴春花含着泪花,在湖北省红安县第八期道德讲堂上的脱贫感言。
现年36岁的吴春花,是万家河3组村民,家有5口人。曾经,村干部提起她的名字就头疼:她的父亲中年时落下右腿残疾,行动不便;母亲在2013年被诊断为直肠癌,治疗费用需要25万多元,她到处借钱给母亲治病,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这样一步步陷入贫困;儿子先天患耳聋,属于一级残疾,虽然是这样,她还是没放弃给孩子上学和治疗。她自己也没什么文化,靠丈夫(上门女婿)长年在武汉打工,收入十分微薄,家庭的重担曾让她喘不过气来。
自从2015年8月吴春花家被列为贫困户,精准扶贫政策在她家发挥出了实效。通过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对接,她家与红泰羊市场主体签订了养羊寄养协议,连续两年分红增收3000元;通过小额信贷、公益岗位护林员等增收8000元;与村签订光伏扶贫协议,享受政策补贴2000元;与村签订种植莲藕养鱼协议,按家庭每人/年800元受益,享受政策补贴4000元;住院报销18.6万元,降低她家的就医费用;通过旧房改造,享受政策建房补贴3万元;除此之外,父母亲及儿子还享受低保金、社会扶贫等政策共计补贴6.43万元,这在以前她想都不敢想啊!
更让吴春花难以忘怀的是,2016年11份,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来到红安,到她家里走访座谈。蒋书记和她交谈后,得知她的儿子在黄冈聋哑学校就读,一年学费就得1.26万元,照顾起来很不方便。在蒋书记的亲自关怀下,她的儿子被接到红安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原来的学校退还了一年的学费,现在学校学费全免,节省了儿子就学费用开支。残联又给她儿子装上人工耳蜗,现在听力逐渐得到了恢复,慢慢开口说话了。
驻村干部的关怀,政策的扶持,的确给吴春花一家带去了温暖。但是,仅靠这些精准扶贫政策补贴,若没有增收渠道,一家人将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无法过上好日子。如何彻底帮助他们一家“造血”,成为驻村队员和村两委思考的难题。
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工作队员了解到,吴春花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她有养猪技术基础,过去多年都在养猪,只是苦于没有摸到门道。不过,村里有不少养猪大户都通过养猪挣到了钱。同时,猪肉是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且养殖技术成熟,生猪养殖周期短,基本5-6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市场需求量大,适合长期养殖。于是建议吴春花重操旧业。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吴春花先后享受到了对接政策补贴资金4万元,用来购买母猪20头,通过自繁自育模式,在2016年存栏量就达到了64头,家庭增收1.8万元。2017年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截至年底,存栏量发展到110头,当年养猪增收4.36万元。
去年春节前,吴春花主动提出了脱贫申请。她明白,这些成果里既有自己的辛勤汗水,更饱含了政府部门和驻村帮扶干部对她的帮助。
今年的5月份,审计局驻村工作队员再次到她家入户了解情况时,她发自内心地感谢道:“我们家已脱贫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谢党的政策好。”(邵其松 程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