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肿瘤药物开发存短板 新型载药系统有望补位

作者:admin 时间:2015-04-15 点击数:

核心提示: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科学家们相继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特效肿瘤疗法。然而,这些疗法通常都是基于成人临床试验得到的。这也意味着目前在儿童癌症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短板。事实上,根据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HOP)的研究人员介绍,目前临床上仍然缺少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肿瘤药物。许多治疗方案都是沿用着30-40年前的药物疗法。

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科学家们相继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特效肿瘤疗法。然而,这些疗法通常都是基于成人临床试验得到的。这也意味着目前在儿童癌症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短板。事实上,根据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HOP)的研究人员介绍,目前临床上仍然缺少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肿瘤药物。许多治疗方案都是沿用着30-40年前的药物疗法。

有鉴于此,近些年来,CHOP的研究人员纷纷投入到儿童肿瘤药物研发中。最近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颗粒SN38能够靶向运输抗癌药物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这种肿瘤类型常见于儿童群体中,是最为恶性的肿瘤类型之一。

负责进行这一实验的研究人员介绍说,这一纳米载药系统主要应用了一种名为EPR效应(通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的原理。肿瘤部位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该部位的血管无法正常生长并出现局部的不完整部分和"漏洞",这些"漏洞"能够允许特定尺寸范围的颗粒运输并富集在该部位。研究人员基于这一原理开发出了这种名为SN38的纳米颗粒。而相关动物实验表明,用SN38纳米颗粒运输的伊立替康对小鼠肿瘤的治疗效果是单用伊立替康的100倍。同时,在给药后的72小时内,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载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于成人患者,儿童的身体更为虚弱,这也是目前制约儿童肿瘤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自CHOP的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这种疗法能够进入到临床帮助更多的儿童肿瘤患者。

版权所有: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地址: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0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