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对中医药有声音、有态度!

作者:admin 时间:2015-10-14 点击数:

面对人类健康问题,中医药必将融入世界,必将与未来科学互相拥抱,但两者一定不会完全融合,如同人体阴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屠呦呦教授获诺奖,在政府、医药界、科技届、学术界及社会各界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了广泛反响的同时也刺激了很多人。本人在中医院校接受了十几年中药学的正统教育,想谈一点对于中医的初浅认识。

医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这至少包括两个层面:预防疾病和治疗已病。站在中医角度,就是要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简单说,就是通过人体阴阳的纠偏,在生命活动中,使机体的自愈、自组织、自稳态机制以能量消耗最经济、最环保、最高效的方式运转。

地有南北东西,月有阴晴圆缺,天有风霜雪雨,花有五颜六色,生活需要七彩阳光,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医学的发展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适应生命的量子特性,中医学的发展也不例外。你若青涩,还能成长;你若成熟,便将腐烂。

放眼世界,各种民族医药学(此处不用传统医药,个人理解,对于传统,人的意识就是过去,就是遥远,而中医药就在身边,中医药学一直在与时俱进,只是我们人为选择的参照系不同,其发展速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受某些特殊事件的影响,快慢有别)能以系统、完整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直到今天,生命力无限的,唯有中医药,原因何在?

最重要在于中医药学本身的兼容并包。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中国文化中文、史、理、工、农、佛、道、哲、逻辑学交叉渗透融合,在对生命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实践、思辨中逐渐形成的。实践中的不断成功以及各文化本身的发展,推动了中医药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发展。为此,根植于中华文化中的中医药学有了厚实的文化基础。中医药学的精髓,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其传承,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所以,当“海洋强盗文化”侵入,以科学为幌子叫嚣取消中医、消灭中医时,其用心就是要从根源上奴役我们。当然,几千年的文化不是说消灭就能消灭的,更何况这种文化的生产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创造过世界GDP年总量的30%以上。

科学就是主观认知反复检验的客观实际。现实中的所谓科学,是在人向真理迈步而使用的工具,中医不是完全的哲学思辨,中医有科学,未来的科学也一定有中医。

当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一半分给中国的屠呦呦教授时,国人在兴奋激动之余也在讨论,青嵩素究竟是不是中药?屠呦呦获奖对中医是福还是祸?个人认为,青蒿素就是中药,屠呦呦获奖是中医药的福音。佛有“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道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一个结构明确且来源于民族医药中的化合物就不是中药呢?中药里,有很多活性物质几乎就是单体化合物的中药(如石膏、雄黄、硫黄、芒硝、朱砂、轻粉),最大的“明星”可能要数治疗白血病有效的砒霜。而细胞全能性,生物全息论,就是中医以小窥大整体观的现代版。

世界对中医药有声音,有态度。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面对人类健康问题,中医药必将融入世界,必将与未来科学互相拥抱,但两者一定不会完全融合,如同人体阴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生命的量子特性所决定的。所谓量子,是一种状态,在微观上是动态、非连续、非唯一的;就是有空隙,空隙就是敞开大门,接受可以接受的;空隙就是通道,沟通、交流、交换的渠道;运动时的跃迁,生命状态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无时无刻的演进。原创才是宝典的硬道理,那些“文明的强盗们”比谁都清楚。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说法毫不过时。

(本文作者系医学博士,供职于某大型央企医药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地址: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0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