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美洲大蠊 告诉世界中药为何有效

作者:admin 时间:2017-01-04 点击数:

蟑螂其实是个宝

●针对蟑螂过敏原基因研制抗过敏DNA疫苗,将有助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都证明了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癌活性

●蟑螂药用的创面修复功能明显

●蟑螂药用对毛发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zan.png

蟑螂因其繁殖迅速、生命力顽强,被人们俗称“小强”。近日,四川大学和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共同发布药用美洲大蠊全基因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首次揭示了这一药用昆虫的基因组图谱。

2月9日,该药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沈咏梅告诉记者,她最近填写了几个国家的申请,希望让与美洲大蠊相关的中药更好走出国门。“以前尝试过多次,因为标准不一还没成功过。美洲大蠊基因组图谱研究,将增大中医药走出国门的可能性。”沈咏梅说。

如今,这支科研团队正在开展蟑螂药用抗癌、防治过敏、促进毛发生长等多方面研究,“小强”的基因图谱可能成为破解这些医学难题的金钥匙。

看点1

意外!美洲大蠊的基因组竟比人的基因组还要大

蟑螂是传统中药材,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经疏》中都有记载。“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制成的溶液剂,具有创面修复功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口腔溃疡及烧烫伤等创面相关疾病疗效显著。”沈咏梅介绍。

k.png

好医生康复新液

然而,由于中医药中的不少动物药很难回答“为什么有效”“什么成分有效”等问题,在走向世界时仍会遭到质疑。

不少国家要求,药物要进入该国市场,必须说清药物的成分、机理等。与西药单一成分不同,中药是复合成分。“我们不仅要说清每种成分,还必须说清各种成分互相影响的体内过程,这对中药来说太难了。”沈咏梅说,而且蟑螂给人的传统印象又是污染食物、传播病菌的昆虫,更增加了其作为药物成分走出去的难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对此也有同感:“相比西药的单一分子结构,中药制剂受物种的生长环境、种群等多因素影响,有效物质和遗传稳定性可能产生差异。在动物药方面进行基因系统研究,就好比进行西药分子研究,是中药研发模式的创新。”

主持这次测序研究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岳碧松介绍,此次美洲大蠊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的基因组比人的基因组还要大(基因组大小是指一个基因组中所拥有的DNA含量——编者注),重复序列含量特别高,杂合度也高,属于复杂基因组。

基因测序工作蕴含着大量的第一次:首次获得了美洲大蠊高质量基因组,首次完成了美洲大蠊基因注释, 最终得到的美洲大蠊基因数为13612个……

看点2

有用!用蟑螂开发新药,或有助抗癌能治秃顶

基因图谱怎么用,美洲大蠊研究团队正在全方位研究。“蟑螂入药已有数千年历史,临床应用和实验室研究都证明了它的药用活性,我们正在利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美洲大蠊的活性成分,新药开发方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进展。”美洲大蠊研究团队成员鲍锦库表示。

历史,临床应用和实验室研究都证明了它的药用活性,我们正在利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美洲大蠊的活性成分,新药开发方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进展。”美洲大蠊研究团队成员鲍锦库表示。

k-1.png

好医生美洲大蠊GAP标准化养殖基地

美洲大蠊产生大量过敏原,会引起过敏性哮喘等多种疾病。岳碧松介绍,通过基因测序,研究团队已找到10余个过敏原基因,预测到50多个潜在过敏原基因,目前正针对这些基因研制抗过敏DNA疫苗,将有助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服用美洲大蠊能抗癌’的民间说法,也并非无稽之谈。”美洲大蠊研究团队成员邹方东说,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都证明了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癌活性,相关研究正在进行。

研究团队还发现,蟑螂药用不仅创面修复功能明显,对毛发生长也有促进作用,研究团队正在阐释其中的药效活性物质及其构效关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认为,本次测序工作揭示了美洲大蠊的生命密码,“小强的顽强生命力或与其活性成分有关,基因组分析的成果,有助于揭示美洲大蠊活性成分有关的基因调控及代谢通路,为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美洲大蠊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激励了中医药人挖掘和继承传统中医药精华的信心,有助于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评价说。

记者获悉,蟑螂已成川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新宠。2015级研究生郝艳芹正在研究美洲大蠊的肠道微生物,她的很多同学也在做美洲大蠊相关研究。“蟑螂不仅能药用,还能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本报记者 刘星)

版权所有: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地址: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0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