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联合破解药物性肝损伤难题

作者: 时间:2021-11-15 点击数:

  中美科研人员联合研究发现,源于横纹肌的蛋白MG53不但可以像“盾”一样预防肝损伤,还能以“矛”制肝损伤的“矛”及修复“伤口”,为疗效确切但对肝脏毒副作用大的中西药、新药研发等临床应用带来远大前景。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曾春雨团队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麻建杰团队联合研究的这个课题,韩愈等研究人员为第一作者。11月3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肝脏病》杂志上。

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地阻碍和影响着临床治疗。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年发病率是西方国家的1.4倍,它也是造成药物研发失败及上市药物撤市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药物性肝损伤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停药和对症治疗只能缓解病情,患者常常从急症转为慢性,甚至肝衰竭。

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纷繁复杂,如何寻找治疗药物的靶点,破解临床难题?研究团队从“运动对脂肪肝、肝炎、慢性肝病等的保护作用”中得到启示,推论运动过程中人体骨骼肌分泌的蛋白MG53是保护肝脏的一种特殊蛋白,他们围绕MG53展开药物性肝损伤机制、预防和治疗策略的研究。

研究证实,MG53能进入被药物损伤的肝脏,修复破损肝细胞膜的同时,泛素化降解RIPK3进而减少MLKL寡聚化,保护受损肝脏。通俗地说,MLKL寡聚化就像一根根“矛”刺伤肝细胞膜,而MG53进入损伤的肝细胞,就能以“矛”制“矛”,抑制肝细胞“矛”的产生,形成肝细胞膜的“盾”,保护和修复损伤的肝脏。

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以MG53敲除小鼠为模型进行实验。他们发现,小鼠对肝毒性药物乙酰氨基酚的耐受性显著降低,外源性给与人的重组MG53能有效提高小鼠存活率,证实了MG53具有保护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而研究人员在细胞实验中也得到验证。他们利用APAP构建的肝细胞膜损伤模型中,MG53干预后的细胞细胞膜完整度明显增加,大量的MG53在细胞膜和浆聚集,显示了MG53的胞膜修复作用。同时,麻建杰团队还通过肝移植患者的临床样本研究,也得到相同结论。

曾春雨教授介绍,临床治疗中,心血管内科的降脂药、呼吸内科的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肿瘤科的化疗药物,以及国粹的中药等许多中药西药都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一些耗资巨大而研发的一些新药,或因肝损伤不能进行临床试验,甚至进入临床后也因此退市。MG53对肝脏修复和保护作用,将会对在临床上那些虽毒副作用大、但治疗效果确切的药物提供了广阔而远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MG53可以人工合成,就更是为临床治疗中防治肝损伤开辟全新的思路和手段。


版权所有: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地址: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0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