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医疗器械系分团委联合德育工作室组成晋械承韵社会实践队踏入刘家堡,开启非遗文化深度探索之旅。

古巷深处,队员们走进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剪纸艺人以剪刀为笔,红纸上花鸟鱼虫跃然生动;漆器匠人精心打磨,斑斓漆色在器物表面流转千年光泽,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时光的沉淀;扎染师傅将素布折叠捆扎,浸染后解开绳结,蓝白相间的图案如云雾般自然晕染,尽显东方美学意境;面塑匠人巧手翻飞,面团化作眉眼传神的戏曲人物;千层底布鞋制作者以细密针脚纳出坚实鞋底,每一针都承载着实用与匠心的交融。木雕师傅执刀雕琢,木料纹理诉说历史沧桑。这些指尖艺术,凝结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密码。

在与传承人深入交流中,队员们敏锐察觉到,非遗传承正面临代际断层与市场转型的双重困境。当今世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疏离,加之工艺技法难以契合当代审美需求,导致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遇冷。为此,队员们提出创新传承路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沉浸式工坊体验,借助文创设计比赛、短视频创作等方式,引导大学生以专业视角探索非遗活化路径,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场景。

刘家堡的青石板路,记录着非遗传承的岁月痕迹;匠人们专注的身影,勾勒出文化坚守的动人画卷。此次实践,不仅是对非遗技艺的探访,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队员们触摸着剪纸的细腻、面塑的温润、木雕的古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鲜活。实践队员决心以青春之力,将医疗器械专业知识与非遗匠心相融合,借助创新传播手段,搭建文化传承桥梁,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践行守护文明根脉的青春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