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1935年初秋,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了这个故事,并强调“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这著名的“爱国三问”,实质是在追问教育要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德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更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大德。德“立”住了,人才能“树”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古往今来,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从而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教育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只能是“社会主义”。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是我们要立的“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我们党历来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始终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确立了教育方针,强调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明确提出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绚烂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习言习语
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灌浆期”,这一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加之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人生阅历相对有限。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不可低估。特别是要看到,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发动“颜色革命”的企图从来没有消停过,他们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这样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长期教育,青少年就难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甚至可能走偏。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信心,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