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韵廉语(第一百五十三期)
廉语:中国廉吏之范景文——二不尚书
释义:明朝范景文,万历进士,历任文选郎中、工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等要职,当时许多亲朋 好友常登门相求,均被范景文一一谢绝,并在门上贴出“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的告示, 以明心迹,于是,获得“二不尚书”的美称。
延伸:范景文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他常以名节自励,从不以权谋私,但只要是有德才的人,他总是无私相助。史书记载,为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范景文每到一处任职,特意在衙门堂鼓边放置一块牌子,上书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以表清廉之心,并接受老百姓的监督。从此,没有人敢对他和他的家人、下属行贿,老百姓交口称赞,称他为“二不公”,因其后来官居尚书,又尊称他为“二不尚书”。同朝为官的正直人士为他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正是范景文大公无私,使众贤士皆得重用,一时贤士欣然,口碑甚好,政绩突出,随后连连升迁,署理军国大事。有人对范景文说:“你执掌用人大权,自当为己着想。你不贪不取,一旦无权无势,何以为靠呢?”范景文回答说:“为国选贤,乃是朝廷大计,若存私心,害国害己,祸大难料。我并非讨好贤士,也不是故意和小人作对,此乃职责使然啊。”范景文注重修德,以名节自励,从不收人贿赂,是难能可贵的。这对我们党员干部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重权势、重名利,唯利是图、以权谋私;有的贪图物质享受,遇事首先考虑个人利益;有的侵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自私自利、贪污受贿,最终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守廉洁自律的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担负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做到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始终坚守“忠诚、干净、担当”,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