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韵廉语(第一百六十六期)
廉语: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
释义:人生在世,不会不受到名利问题的困扰,但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重名节、轻利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之一。
延伸:于谦在《无题》一诗中说: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他一生志存高远、坚守节操、克己修身。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谄媚者争相献金。每逢朝会期间,进见者须献白银百两,而于谦每次进京,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袖子,说:“只有清风”。这是于谦的名节。
名节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位越高,越要夙兴夜寐工作,越要毫无私心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人民,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只有把名节看得像泰山一样重,把利欲看得像鸿毛一样轻的人,才可以一心为党,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才可以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清正廉洁是重要的名节。应该时刻牢记“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的道理,将名誉和道德放在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位置上。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特殊权力,担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公益而工作的责任,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利益诱惑,不为个人私利而违法乱纪,不以权谋私,不接受贿赂,不滥用职权。始终以名节为荣,以利益为次。在面临利益冲突的时候,坚守原则、坚守良心,不为个人私利而做出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