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韵廉语(第一百七十六期)
廉语:中国廉医张仲景--饺润民心
延伸: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说过,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张仲景作为一代官员,医圣,时刻将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这正是百姓所需。清代政治家郑板桥也说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基本问题;衣食住行,是每个人都必须解决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做决策,办事情,应该把百姓的冷暖疾苦作为第一信号。多想些百姓的冷暖疾苦,少想点部门利益和个人得失;多办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少玩点锦上添花的东西。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多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精神就能更“抖擞”、行动也更“敏捷”,身体自然会增强“免疫力”,就不容易患上“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