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制药系联合山西工学院文旅学院实地走访杀虎口、右玉博物馆、右卫镇艺术粮仓等红色文化地标、历史文化场所、美育文化基地,切身感悟“右玉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深刻学理内涵,同时两校学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了右玉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杀虎口。杀虎口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杀虎口曾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明清时期,杀虎口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历史上“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由于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战争造成的北方长城内极大的破坏,使大批农民起义军冒禁私越长城,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后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山、陕流民纷纷加入蒙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结束了“走西口”的历史。伫立关口,大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先辈们背井离乡、开拓进取的身影,历史的厚重感与岁月的沉淀扑面而来。“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右玉县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大家深入了解了右玉县在各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军事宗教等文化遗存。右玉自夏商周时期即为游牧民族聚集之地,战国赵武灵王设地命名“善无”,历经明清设卫、康熙西征等重要历史节点,形成了边塞文化、军事文化、晋商文化与西口文化的交融荟萃。参观博物馆以后,两校学子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多了解历史文化,尤其是学习右玉文化、右玉精神;树立不断向上的理想信念,努力发扬右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提高时代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学习工作中积极进取、砥砺前行。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右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去。
第三站,队员们来到了右卫镇艺术粮仓,这里的美育文化令人陶醉,不仅是中央美院的写生基地,更是众多高校开展美育文化的基地,随处可见画家在此作画,艺术粮仓几个馆内陈列着国内画家大师们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油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将右玉的绿色从现实中搬到了画中。
山西工学院是我校对口升学的高校之一,在晋北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随后,两校学子就学习、工作、升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院实践队指导老师方育婧、杨亮与山西工学院文旅学院指导教师寇尧就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和探讨。双方表示,希望今后加强交流和互动,促进两校共兴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