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城墙风沙掩埋遗址,脚下的沙粒仍带着几分粗糙,半露的墙基,被风沙打磨得棱角模糊。实践指导老师方育婧为大家深情讲解这里曾经的历史变迁和右玉人民三战黄沙洼的故事,右玉人连续奋战8年,在沙丘上种下“小叶杨”最终固定流沙,创造了“一棵树一棵树种出绿洲的奇迹”。
右卫老城北城墙原为内土外砖墙垣,后被人为剥落,变成了黄土城墙。城墙原本高三丈六尺,由于长期的风沙侵蚀和堆积掩埋,现在墙体最高处仅有原来的一半。风沙掩埋最为严重的东北段,已经被黄沙全部掩埋成了土坡,连汽车都可以开到城墙上。据史料记载,这座古城下,还掩埋着西汉时期的善无古城,右玉这个地方风大沙多的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60年不懈的植树造林,右卫城会是又一个被埋掉的善无古城。右卫古城北城墙风沙掩埋遗址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北城墙东北段的土坡,现在经过植树造林已经绿树成荫;另一部分是过去被风沙掩埋,经挖掘而重见天日的古城墙遗址,城墙地基处为砖石垒砌而成,墙体上半部城砖已不见踪影。通过两个部分鲜明对比,直观展现出了过去右玉县风沙的肆虐程度,也展示了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坚韧不拔改善生态环境,誓让沙洲变绿洲的坚定决心。
随后,实践队员们登上了古城墙遗址,放眼望去,遗址周边已是郁郁葱葱的林地,对比资料照片里“黄沙漫天”的旧貌,眼前的绿意更显珍贵。当我们重新踏上这片土地,站在古城墙上远眺,黄沙洼上成片的松柏与远处的风车交相辉映,诉说着这场人与自然的持久战。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右玉的古今变迁在遗址的一砖一瓦中清晰可见,也让大家对“右玉精神”有了更直观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