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旗下的讲话(五)
作者:admin 时间:2018-04-02 点击数:
弘扬传统文化,牢记自身使命
——清明节的起源
药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韩晋平
(2018年4月9日)
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这个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是非常特别的,因为清明节既是一个节日又是一个节气,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确规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概始于周代,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比较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清明和寒食就合二为一了。寒食就成了清明的一个别称,也变成了清明节的一个习俗。关于寒食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寒食节的来历: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为逃避迫害而逃亡国外,逃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随臣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偏僻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熬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喝下,重耳渐渐恢复了神色。当重耳知道是介子推从腿上割下的肉是,感动的流下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上了国君。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子推。经旁人提醒才想起来,就赶快差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却已经和老母一起隐居山林。晋文公在树林中找寻不到晋文公,有臣子提议放火烧山,三面放火,只留一面为出口,介子推是孝子,一定会背着老母跑出来。大火烧光了山林却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抱着老母已经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非常懊悔,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在介子推身后有一个柳树洞,树洞里有一片衣襟,拿出来一看上面题着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亿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诗一看,双目流泪,感叹:"卿将死,仍将国政记挂……壮哉!悲哉,痛哉”!晋文公回宫后,下令全国在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不动烟火,吃干粮或冷食并且自己带头做起,以示对介子推的惋惜,哀悼!这一天,后来被叫做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群臣上山祭拜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将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这就是清明的由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就清明这一主题写下了很多诗句,如唐代诗人杜牧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路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们党在1921年建党之初就确立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宏伟目标,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奠定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接过他们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